多年的發展經驗告訴我們,老企業要么發展壯大,要么消亡;新企業也會不斷涌現,推動市場向前發展。新陳代謝始終是市場發展的主要特征。
微型企業的應運而生,標志著市場運作進入一個新時期。應該說小微印企和其他印刷企業一樣是印刷業發展的基石,在建設現代化、綠色環保的印刷強國進程中,離不開這些企業的參與,小微印刷企業同樣可以干出大事業。為它們營造出一個良好的生存發展環境,是我們的責任。
微型企業符合時代特征
微型企業能在激烈的市場競爭中頑強地脫穎而出,證明企業的市場價值,就是市場有他們存在的空間,存在就是合理。科學技術的進步和發展,激光電子技術、數字網絡技術在印刷上的廣泛應用,為印刷企業的數字化、綠色化、現代化提供了技術保障,也為創辦企業提供了抓手。印刷產能的提升,人才結構和勞力資源的深刻變化,勞動生產率的提高,都為微型企業在生產方式、勞動用工等方面創造了條件,從根本上消除了冗員現象,微型企業符合時代特征。基于上述因素,它的產生和發展就是自然而然的事情,只有順應這個潮流,引導和規范微企的市場行為,才是政府應做的工作。
目前,從中央到地方都出臺了許多優惠政策和管理辦法,工商、稅務的服務更人性化,銀行也相繼為微企打出利好牌,從資金上支持微型企業的發展。最近,財政部、發改委印發通知,決定從2012年1月1日至2014年12月31日,對小型微型企業免征管理類、登記類、證照類行政事業性收費,具體包括企業注冊登記費、稅務發票工本費、海關監管手續費、貨物原產地證明書費、農機監理費等22項收費。這些具體政策的出臺,為小型微型企業的生存發展提供了寬松的環境,必將推進這些企業的健康和諧發展。
江西這幾年由于各項政策的強有力保障,印刷業發展呈現出三個特點:一是民營企業發展迅速,新增的幾百家印刷企業幾乎全是民營企業,突出了民營企業的優勢;二是包裝印刷企業是民企的發展主體,企業立項明確,目標性強,有的是先有項目后立項,形成特色包裝的產業鏈,拉動了江西包裝印刷產能的增長,如景德鎮的瓷器包裝、贛南的果品包裝、南昌的煙包裝、萍鄉的茶葉包裝等;三是商業印刷和個性化印刷呈現強勁的發展勢頭,多系小型微型企業,在南昌街頭和設區市這樣的企業隨處可見。國家對中小型企業的扶持和政策優惠,必然會帶來新一輪的創業熱潮,尤其是印刷行業,一臺數碼機就能造就一個企業,解決就業難題,維護社會穩定,滿足市場對速印快印的需求。
南昌鬧市區有一家數碼印刷企業,不足100平方米的營業生產大廳,擺放著幾臺數碼制版印刷設備,員工只有十幾個人,承接產品說明書、企業畫冊、各類標書、學校紀念冊及商業廣告等設計印刷業務,生意十分紅火,印出來的產品質量精美,深受客戶青睞。據他們經理介紹,業務飽滿,有時候還要加班趕任務,年銷售收入達到400多萬元,員工收入相當可觀。江西有一家隸屬司法系統的小印刷廠,人員不到20人,廠子規模也不大,印件有一定的保密性,有一次要印20本幾百個頁碼的書籍,由于印刷工藝落后,雖然加班加點趕了出來,可成品書竟達到200多元一本,20本書花了4萬元印刷費,企業賠本賺吆喝。因此,廠長下決心要買一套數碼印刷機。這個事例也說明,微型企業確實有存在的空間。
小微企業也可以成大梁
在改革開放初期,在印刷行業一把機刀、一臺元盤創辦印刷企業的事例很多,企業在創業之初,由于資金和人員的局限,企業上不了規模,是通過市場打拼,使企業逐漸成熟起來。微型企業是市場化運作的產物,現在創辦微型企業得到政府支持,社會關注,掀起新一輪的就業熱。微型企業既是吸納創業,解決就業難題的重要渠道,又是維護社會穩定的重要抓手。
在20多年市場經濟的實踐中,小微印企的成長之路是最終發展成為大中型民營印刷企業,成為國民經濟的重要組成部分。如今,市場經濟為民企的產生和發展提供了沃土,既是改革開放的重大成果,又為“全民經商”創造了機遇,很多是由家族企業干起來的,如“夫妻店”、“兄弟店”、“姐妹店”等,創業之初,資金不大,人員不多,稱之為微型企業再合適不過。隨著資金積累的增多,企業不斷發展壯大,一些上市深圳印刷公司都經歷了這樣一個過程。據美國知名財經雜志《福布斯》最新發布的調查報告顯示,截至2011年9月30日,在我國滬深兩地證券市場的上市企業一共有2272家,1268家為民營企業,其中460家為家族企業,占整個上市企業總數的20.2%。而“夫妻店”的家族企業達到209家,接近460家家族企業的一半,比2010年的110家,幾乎翻了一番。由此可見,在培育市場的過程中,民營企業是不可忽視的市場主體。印刷企業雖然上市公司不多,但類似“夫妻店”式的家族企業不在少數,產值過億元的印刷企業也有,就在全國百強企業中有不少是由家族企業發展起來的,成為印刷業發展的中堅力量。
市場需要小微企業
就目前的情況來看,小型微型印企的發展在今后一段時期內呈現剛性的態勢,數量有增無減,因此要密切關注小微印企的發展走向,把握好它的節奏。
關注小微印企就是關注印刷行業的發展,必須做到:第一,印刷業的發展是一個系統工程,要把小微印企納入整個印刷業的發展軌道,規范這些企業的市場行為,維護好印刷市場經濟秩序,保持印刷產業的健康發展。第二,強化行業監管,實現企業自律。各級管理部門應當履行職責,不折不扣地執行國家的有關政策,保護好企業的積極性,搞好服務,讓企業享受到實惠;要幫助引導這些企業遵章守紀,合法經營,保好駕護好航。作為企業自身也必須加強自律,在生產經營中,不忘自己肩上的社會責任,把社會效益放在第一位。第三,引入競爭機制,鼓勵企業正當競爭,有競爭才有發展,任何小微企業都必須守誠信,不濫價,采用合法手段為企業謀取經濟利益。第四,建立良性互動,做到優勢互補,把好準入門檻,保持全行業協調發展。要防止某一個項目賺錢就一哄而上,控制印刷產能的無限擴張,造成產能過剩。
弱小書刊印企轉型中尋求突圍
近日,網上一則短消息引起筆者注意:“廣州某一類兒童書刊印刷企業,政府定點采購印刷單位,超千萬元的投入,現有意轉讓(包括證照、設備、客戶資源等無形資產),可采取合作或者承包的形式。”出于好奇,筆者撥通了對方的電話,得知這是一家民營企業,現在不想干這行了,要把印刷業務資源連帶機器設備都轉讓出去。
前不久,筆者從一家原部委所屬的印刷廠廠長那里獲知,該企業的上級單位——出版社的領導今年給他們企業的指導方針是維持,然后逐漸淡出印刷市場。這是一家上世紀50年代成立的老國企,曾經風光一時。這位廠長還說,現在書刊印刷利潤太低,像他們這種情況的老國有書刊印企都是勉強維持,生存艱難。
綜觀行業情勢,弱小的書刊印刷企業不僅在資金、人才、管理上處于弱勢,在設備上也如是。上述那家原部委所屬的印刷企業,現在只有一臺海德堡在運轉,是上世紀90年代引進來的,當年能夠引進海德堡設備的企業不多,他們是其中一家。然而,時光荏苒,一臺海德堡用了這么多年,如今再也沒有財力去更換老舊設備了。
對于弱小的書刊印刷企業而言,生產能力有限、管理理念落后、活源匱乏、人才斷檔、設備老化等都是制約企業發展的瓶頸問題。除此之外,還有稅費問題。增值稅要按17%繳納,企業所得稅是25%,城建稅、教育費附加、車船稅等加起來每年也是一筆不小的數目,企業員工的工資也在漲,一個機長的工資在6000元~1萬元,普工工資也要2000元~3000元,再加上企業要給員工上養老、醫療、失業、工傷、生育等社會保險費,統統算下來,對于一家小印刷企業而言,一年到手的凈利潤很少。增產不增利、利如紙薄的現象,在印刷行業尤其是書刊印刷企業,問題越來越突顯。
湖北長江出版傳媒集團董事長王建輝在其微博中寫道:出版業的利潤來源有兩個重頭,一是稅收優惠甚至免稅,一些地方由于實行得早更占天時之優;二是教材,雖然十幾年來國家什么都在漲,經濟在漲物價更在漲,而教材卻在一再限價,但教材還是出版業可憐利潤中的重要部分。傳統出版業如果沒有這兩條,真的是要變成夕陽產業了。找到新的發展之路,顯得十分迫切。
傳統出版業尚且如此,出版印刷產業鏈的下端——印刷企業尤其是書刊印刷企業,日子就更加難熬。企業要生存、要維持,但凡有一天弱小的書刊印企扛不動這些艱辛的話,就只能“撤”了。去年北京市就注銷了723家印刷企業。或許,轉行、轉讓、出售、被兼并、被合并、或淡出仍然是今年弱小書刊印企的前景,而這也是行業轉型升級、健康發展的需要。有數據為證,在北京地區,以中小印企為主、以價格競爭為主要手段的行業結構正在發生變化,占全部企業數量20%的優勢企業的主營業務收入,占了全部企業主營業務收入的80%,在高檔書籍、彩色期刊等領域逐步實現著向有限幾家大型企業集中。
當書刊印刷市場經過一輪淘洗、優勝劣汰之后,行業會發展得更加健康,而這也符合政府扶優限劣政策導向。最近,國家陸續出臺了各種鼓勵、扶持小微印刷企業的政策和措施。相信,在行業轉型升級的陣痛中,弱小書刊印企要想存活,只有在特色和專業上下工夫,新產品、新技術、新思路將是突圍獲勝的法寶。同時,也要相信,有大型印刷企業的存在理由,必然也有小微印企唱主角的舞臺。這是一個事物的兩面性,這才符合科學發展觀。